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一种爱叫浙理“手”望20年——浙理工手语社真心诠释“大爱无声”

请收藏 浙江理工大学 2021-11-08

520

谐音“我爱你”

一个告白你的日子

一个传递爱的日子

当全世界都在大声地说出“爱”的时候

浙理的你是否也感受到了“爱”的气息


在这一天,我要告诉你一个故事

在理工,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

用自己的双手,传达最真挚的告白

用自己的奉献,诠释最真实的爱

他们就是 浙江理工大学手语社

就在昨天,他们用一场爱心汇演

传递着他们二十年来的初心:爱


    5月19日,在第29个全国助残日当天下午,浙江省第十五届大学生手语爱心汇演暨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手语志愿服务社二十周年庆典在浙江理工大学国际会展中心大剧院举行。


    浙江省残联副理事长雷绍丽,校党委副书记陶伟华,浙江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徐辉,信息学院党委书记苏志俭,浙江省聋人协会主席胡晓民,杭州下城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卢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黄功胜,杭州市拱墅区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副调研员李家清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应邀出席本次活动。


陶伟华致辞


    陶伟华在活动中致辞。他表示,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志愿助残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对手语志愿服务社二十年的成绩提出肯定的同时,陶伟华也提出了三点新要求:要普及理念,营造氛围,进一步弘扬志愿精神;要脚踏实地,乐于奉献,进一步做好助残帮困工作;要以助残服务为契机,锤炼自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大学生爱心助残志愿服务基地授牌仪式


全场观众学习“祖国我爱你“手语


    此次活动由浙江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指导,中国手语培训(浙江)基地、钱塘新区残疾人联合会、校团委主办,上城区残疾人联合会、杭州市残疾人艺术家协会、我校信息学院团委、杭州高校手语社团联盟、我校大学生手语志愿服务社承办。今年汇演的主题为“指尖筑梦,手能生桥”,由“触梦•相遇”、“筑梦•相知”、“续梦•相守”三个篇章组成。除了来自六所在杭高校、文海小学以及残疾人表演者带来的精彩节目之外,我校大学生手语志愿服务社还与钱塘新区、拱墅区、下城区等辖区达成协议,分别在各辖区建立大学生爱心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并在活动中举行了授牌仪式,以便今后更全面地开展志愿服务。正值新中国七十华诞,在现场互动环节中,主持人还带领全场观众一起学习了手语“祖国我爱你”。


活动合照


    今年是我校大学生手语志愿服务社成立二十周年,当天上午还在校行政楼308会议室举行了浙江理工大学手语志愿服务社校友会成立大会,这也是我校第一个以社团为基础成立的校友会。



今年  浙理工手语社成立二十周年

一路走来,风雨无阻

手语社经历了二十年的长足发展

已经成为了浙理的故事中

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校大学生手语志愿服务社创建于1999年7月3日,是全国最早一批建立的大学生手语社团之一,也是浙江省十佳社团、校五星级社团。

二十年来,手语社以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为服务对象,秉持着“学习手语、推广手语、关爱残疾人、服务残疾人”的宗旨,坚持将手语与志愿服务相融,不断提高活动层次与内涵,已经逐步形成手语教学、手语表演、手语联盟、体验残障、手语游园、爱心服务等特色品牌活动,并取得了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浙江省十佳社团、挑战杯省赛金奖等百余项荣誉。




手语社的背后

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名不见经传

 却是残疾人朋友的“亲人”

他们没有收入

却不断贡献自己、回馈社会



    苏丽辉

浙江理工大学手语社第一任社长

浙江理工大学机控学院党委副书记


苏丽辉老师是手语社的第一届社长。多年前,在一次以“手语”为题的社会实践中,她了解了浙江省的残疾人士的生活现状,也体验了一番残疾人的生活。


这次活动使她意识到残疾人在生活上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同时,残疾人所使用的语言——手语,也面临着难以推广的困境。思及此,苏老师萌生了一个念头:大学生们能不能通过学习手语、推广手语,来帮助残疾人士搭建一座和正常人沟通的桥梁、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作为最早建立的大学生手语社之一,苏老师和其他同学没有经验可鉴,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在社团成立之初,她们既是“学生”,同时也要承担“老师”的责任,需要把自己学会的手语再教给更多的人。为了更好地推广手语,她们走进了不同的场合,银行、医院、大型商场,为工作人员进行手语培训;除此之外,她们还参与了一些手语表演,努力将自己的光芒投射到更多人身上。这样对手语的热情,甚至感染了苏老师的孩子,让下一代也成为了传播手语的后备力量,“这是一种‘爱’的传承和延续。”苏老师说。



    张严之

浙江理工大学手语社现任社长

浙江理工大学材纺学院16材料2班


即使不曾与残疾人面对面交流,张严之依然充满了对于帮助他人的向往和热情,这也促使他成为了浙江理工大学手语社的一份子。从前,张严之很少见到使用手语的人,对他来说,“好像下意识就把他们给忽略了”。他想要学习一些能和他们沟通的语言,希望有一天能为有需要的人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他常去看望手语社的帮扶对象——盲人汤叔叔。盲人的生活范围很窄,往往只局限在自己熟知的房间范围里。但是汤叔叔的屋子里,挂了一墙的诸如葫芦丝这样的乐器,也常吹上两曲。汤叔叔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他看见了即使是身体有残疾的人,也依然在好好生活。“你能感受到,他们虽然看不见,但他们对生活也有热情和向往,也会像我们一样绽放生命。”


他最终选择了成为手语社的新社长,带领手语社为更多人提供帮助。平时,他们不仅开展一些校园活动,也经常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里,开展手语教学、探望孤寡老人、帮扶残障人士。


困难总是有的,但站上选举台的那一刻,他就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将这份爱心一届一届传承下去,“再苦再难都会坚持下去”。



    汤竹

浙江理工大学手语社“爱心结对”对象


至今,汤叔叔仍然清晰地记得2014年第一次接到志愿者电话时的场景。双目失明的他长期独居,孤单已经成为了他的常态。志愿者在电话里表达了来看望他的想法。“今天就来。”志愿者的声音很笃定。


“当时我高兴坏了!”汤叔叔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汤竹和浙江理工大学的志愿者已经保持了五年的联系。“汤叔叔,我们来看你!”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他记了五年。而手语社每年都有新的志愿者加入,坚持履行这一句“来看你”的承诺。周末的时候,志愿者们就抽空去到他家里,陪他坐下来聊聊天、帮助他解决遇到的难题。因此,他对每周周末都心怀期待。在他印象里,志愿者们仿佛从来没有拒绝过他的任何要求。“他们每个人都对我很热情的。”汤叔叔说。


五年来,志愿者和汤叔叔的心已经紧紧地系在一起,成为了彼此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对他来讲,志愿者就是“家人”一样的存在,有如自己的手足一样重要。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这群像兄弟姐妹一样亲切可爱的人能够一直开心、平安。



二十年来

手语社历届社员薪火相传

不断地将爱和快乐传播出去

  手指间翻飞的每一句“我爱你”

都是最真挚纯粹的奉献精神



他们用双手打开一扇扇心门

用双手托举一个个梦想

用双手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浙理工手语社帮扶的自闭症小朋友董董


手语社的故事还在继续

传递爱的声音也依旧延绵不绝

 从理工走出来的“大爱之声”

将乘着一双双温暖的手

飞向需要我们的地方



资料来源 | 信息学院

图片拍摄丨张奇琛

图片制作丨罗万山

视频制作丨杨润东

内容采写 | 顾林彬、楼倚杉、郑彤、王俊洁

文案编辑丨郑彤

责任编辑丨尹小虎、张若娴

以上内容发表均征得帮扶对象的同意,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请点个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